【鳴家】楊清波:新聞策劃,怎樣走進新聞聯(lián)播?

2019-09-16 14:00:00 聽新聞
【按語】本學期是我給新聞學專業(yè)本科生上《新聞策劃學》課程的第二個學期。當年曾經被媒體做過N次的新聞策劃,怎樣因為一個小小角度的扭轉,而引起了新聞聯(lián)播的關注報道。有時候,創(chuàng)新并沒有那么難。
“您好,楊清波嗎?你們策劃的‘兩會’代表委員征集議題活動今晚將在新聞聯(lián)播大概六七分鐘的時候播出……”
2月28日晚近7時,中央電視臺記者溫露把電話打到我的手機上。此時,我正隨社長一行在北京《京華時報》學習考察。而就在2月27日,《中華新聞報》在頭版頭條用約1200字的篇幅,以《兩會離百姓越來越近》為主題,對我主持的新聞策劃進行了強勢報道。
打開電視,7時08分,主持人李菁清脆圓潤的聲音在新聞聯(lián)播響起:“各位觀眾,‘兩會’前夕,重慶市10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(xié)委員委托媒體征集‘兩會’議題,消息一出,每天打進熱線電話的人絡繹不絕……”隨著電波的傳送,兩份擺在人大代表、政協(xié)委員面前的重慶媒體的形象,也隨畫面清晰地展示在全國億萬觀眾面前。
一個媒體的新聞策劃怎樣引起了央視關注?新聞聯(lián)播為什么會報道這一策劃,而且擺在了全國“兩會”特別報道的最前面?
創(chuàng)新一點:把握時代脈搏,先人一招制勝
進行主流新聞策劃,必須把握時代脈搏;參與新聞市場競爭,必須先人一招制勝。而新聞策劃最重要的靈魂在于創(chuàng)新。那么,“兩會”策劃創(chuàng)新的突破口在哪兒?
經過分析,我認為當年“兩會”有兩大特點:第一、是新班子上任一年后首次向百姓交卷的“兩會”;第二、新班子鮮明的執(zhí)政理念在于特別親民務實,強調以人為本。那么,作為從人民群眾中產生、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人大代表,是不是該更廣泛地了解民生、聽取民意?作為從社會各界中產生、代表社會各界人士的政協(xié)委員,是不是該更廣泛地收集民情、集納民智?作為一個責任媒體,理應應該搭建一個平臺,但“媒體開通熱線,捎個信兒到北京”的做法過去已有多次,若不出新,必然是“第二個形容女人是花”的人,但怎樣才能出新?
有時候,反彈琵琶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不要由媒體直接開通熱線,而是邀請10位全國人大代表、政協(xié)委員聯(lián)名委托媒體搭建平臺,既可凸現(xiàn)在渝全國人大代表、政協(xié)委員角色意識的增強,又可彰顯媒體的公信力和凝聚力,何樂不為?但必須全國人大代表、政協(xié)委員有這個想法才行呀!策劃能否由構想變成現(xiàn)實,關鍵就在于此。基于對時代脈搏的把握和代表委員素質的信任,我以為策劃的可操作性很強,應該奇兵出擊,快人一招。
2月9日,在新聞策劃部成立當日,我草擬了《參政議政說些啥 代表委員聽民聲——全國“兩會”代表委員赴京前新聞報道策劃案》初稿。按照計劃,2月11日(周三)在1版重要位置(頭條沒有重要報道時可作頭條)突出刊登消息——《參政議政說些啥 代表委員聽民聲——10位代表委員致信本報吐衷腸,本報熱線明日架起連心橋》,發(fā)布10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(xié)委員聯(lián)名倡議聽取百姓呼聲的消息,同時告知讀者:本報明(12)日起開通“兩會”議題征集熱線,請某某代表委員值守熱線,就事關重慶發(fā)展和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聽取意見,交流對話,人大代表和政協(xié)委員將認真傾聽您的心聲,通過梳理,形成議案、提案或意見、建議,將您心里的話兒捎到首都北京。
媒體功能:傳播新聞信息,整合資源需求
新聞媒體最本原的功能是傳播新聞信息,告訴人們這個世界發(fā)生了什么,這是新聞對于讀者產生持久魅力的根本所在;新聞媒體最現(xiàn)代的功能則是整合政府、商家、社會、百姓等各個層面的資源和需求,為這些資源和需求搭建一個信息平臺,變被動傳播為能動傳播、主動傳播,這是現(xiàn)代傳媒競爭制勝、推進文明的本質要求。
“10位代表委員委托媒體征集‘兩會’議題”的新聞策劃案出來了。在領導的支持下,新組建的新聞策劃部群策群力,在4個小時之內完成了10位全國人大代表、政協(xié)委員聯(lián)名致信或致電媒體,希望借助媒體向廣大市民征集“兩會”議題的組織聯(lián)絡工作。果然不出所料,10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(xié)委員不僅欣然應允,而且高度贊揚媒體洞悉了他們內心的渴望,策劃到了他們的心坎上。百姓有智慧資源、有心靈呼喚,代表委員有內心渴望、有溝通需求,媒體將這種資源和需求整合起來、發(fā)布出去,必將產生強烈反響,隨時掌握火候,必將產生積極效果。
2月14日,“10代表委員委托媒體征集‘兩會’議題”的消息發(fā)表,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的情況出現(xiàn)了:兩部熱線電話真的被打爆了,3個電子信箱幾次被堵塞。從14日到24日的11天時間里,包括主城和萬州、涪陵、永川、合川、綦江、奉節(jié)等20余區(qū)縣市的市民,通過電話、傳真、電子郵件和到媒體面談、遞交材料等方式,一共提出近1000條意見或建議。用時任政協(xié)委員的黃濟人的話說:“其熱線之熱,影響之廣,市民參政議政熱情之高,簡直出乎預料!”在感動之余,我們和代表委員一樣,都深感責任重大。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和《中華新聞報》先后派記者對此進行專題采訪,市委宣傳部先后兩次表揚。后來我安排專人將讀者、市民的意見或建議整理成十五個類別,鄭重轉交到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協(xié),受到人大和政協(xié)有關領導高度贊揚。
特別令人欣慰的是,我們的策劃思路先于《新京報》,也沒有受到轟動全國的浙江義烏人大代表廣告征集議題的影響(《南方周末》重磅報道),央視新聞聯(lián)播對重慶媒體“兩會”新聞策劃的報道也位居義烏人大代表廣告征集議題的報道之前。這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,重慶新聞人切不可妄自菲薄,依靠我們的新聞理念和新聞思維,同樣可以做出高質量的新聞和新聞策劃。
通力協(xié)作:策劃無處不在,眾人劃槳開船
新聞傳媒的成功必須依靠集體智慧和團隊精神,新聞策劃的成功包括策劃創(chuàng)新和執(zhí)行到位兩個層面的成功,只有依靠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通力協(xié)作,依靠眾人劃槳才可能開動大船。
“10代表委員委托媒體征集兩會議題”從一開始就得到社長的大力支持,責任編輯在版面上精心包裝,攝影部積極配合,考評辦及時鼓勵并提出意見建議,總編辦在最短時間之內制作橫幅,積極準備央視前來采訪……
2月17日,是全國人大代表、政協(xié)委員接聽熱線的第一天,也是應央視新聞中心記者溫露之邀,市委宣傳部新聞處請本地媒體新聞部、策劃部主任為央視“兩會”預熱新聞報道出招的日子。在會上,我全面介紹了“10代表委員委托媒體征集‘兩會’議題”的新聞策劃,引起溫露極大興趣,她說:“昨天看到這個報道,感覺你們的新聞策劃對時代脈搏和百姓心聲的把握很準,切入角度很巧,真的不錯!”在返回的路上,總編輯在電話里激動地告訴我央視下午要派人來采訪的消息?;氐矫襟w,老總立即召集本部門和總編辦進行部署,要求抓住機遇提升重慶媒體形象,在新聞聯(lián)播中把媒體傳播出去,哪怕媒體形態(tài)出現(xiàn)在央視只有1秒鐘也好!
我們成功了,我們和電視記者、主持人整整一個下午加次日一個上午的配合取得了成功,我們的聲音和畫面在新聞聯(lián)播持續(xù)了近20秒。這是從策劃到執(zhí)行到配合的結果,這是媒體上下左右通力協(xié)作的結果。我深深感到,在新聞策劃的路上,只有從領導到部門到編采人員的全面共識,只有各個部門、全體員工的通力協(xié)作,我們才會有所作為;只要從領導到部門到編采人員有全面共識,只要各個部門、全體員工都通力協(xié)作,我們也一定會有所作為。
作者時任主任編輯、重慶某報新聞策劃部主任
本文曾發(fā)于2004年《新聞背景》及
2006年新浪博客,有微調和補正
圖片由楊清波提供
責任編輯:
资深新闻人、新闻教育人,网络与新媒体专家,公共关系、品牌策划与管理咨询专家,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。历任重庆商报编委,腾讯大渝网副总编,商界传媒-商界在线总编辑,重庆广电集团广电报总编辑,中国科学报重庆记者站站长。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媒介实务中心主任、主任编辑、副教授、硕士生双导师,重庆三峡学院兼职教授,重庆市委宣传部全媒体阅评专家,重庆市国际国内公关协会常务副会长,重庆昭信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。
作品70件次获全国和省级奖,上百例策划引新华社、央视新闻联播等报道。系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创新项目、重庆市社科项目、重庆市教改重点项目主持人,重庆市教学成果奖获得者。先后为教育、政法等十余系统及重庆、北京、江苏等七省市做过130余场培训或提供过品牌策划、管理咨询服务。